只是膳食才被送上来的时候,曹叡便直接戏言道,“在田国让上疏中,稚权劝朕以宗室子弟代之、为国储才,乃是欲效仿毛遂乎”
“回陛下,非也。”
本就没打算动匕筷的夏侯惠,不假思索便恭敬作答道,“非臣惠狂妄,而乃臣惠现今行伍履历,已然不需要前去五原郡镇守、安抚胡虏以磨砺才情了。”
“竖子不惭言!”
当即,曹叡便笑骂了声,指摘道,“田国让三朝老臣,为国征伐数十年,方有督镇北疆之权,稚权虽也有功绩在身,但犹胜田国让乎!再者,稚权果真不求功邪”
骂归骂,但曹叡并没有动气。
他是知道的,单单以讨平辽东公孙的功绩论,夏侯惠当真不需要镇守在狼烟不复的北疆来为履历添色了。若将他外放督镇地方,去雍凉则不可,去贼吴主攻的淮南也稍有欠缺,但镇守荆襄的话,是不会有人以他年龄反驳的。
就如早年的夏侯尚。
拜为征南将军镇守荆州的时候,也只是才过而立之年不久。
“臣惠之私心,瞒不过陛下。”
没有半点惶恐之色,夏侯惠同样笑颜潺潺,“陛下,臣惠不自荐,乃欲留在京师,待逆蜀或贼吴入寇时,可有机会驰援以立功绩耳。”
“嗯。”
露出果然如此神情的曹叡,悠然拈须。
见状,夏侯惠心思一动,便又忙不迭的补了句,“陛下,如田将军上疏所言,北疆安靖、并州已无兵事,是否再留督镇之职,在于两可之间。臣惠在附录之中提及可遣宗室子弟代之、以期为国磨练都督之选,也只是谏言巨细俱全也。今陛下问及,臣惠不敢有瞒,此职添督镇履历,必然也;增督率之才,未必也。还请陛下自察之。”
谏言说可遣人去,但自己却不愿去,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。
尤其是在多疑的君主当面。
不过,夏侯惠是多此一举了。
在曹叡心中,本就没有让他出镇并州的意思。
没必要,也太屈才嘛
且从魏室社稷的角度出发,他觉得夏侯惠的提议很好。
因为对秦朗、夏侯献、曹肇与曹爽等人而言,这种毫无风险就能增添履历的职位,堪称可遇不可求啊!
就算是如夏侯惠的隐晦意思,此举有揠苗助长之嫌,曹叡也认了。
谁让如今的魏国宗室大将与谯沛督率青黄不接呢
是故,曹叡听了,脸上笑容更甚,语气殷殷而谓之,“朕不过是戏言耳,稚权何必自疑哉!稚权裨益社稷之心,日月可表,朕何时有疑之嗯,此事且先不议,用膳罢。”
“唯。谢陛下赐膳。”
酒足饭饱,各自漱口净手。
待侍从们将餐案等撤下,殿内唯二人在的时候,曹叡先扯了几句闲话,便回归主题,“督镇并州,既是稚权所谏,应是有过思虑,不知以为何人可胜任”
“回陛下,臣惠有过思虑,谨供陛下参详。”
早就正襟危坐的夏侯惠,闻言便不假思索而答,“臣惠窃以为,骁骑将军秦朗最佳,武卫将军曹爽次之,安丰太守曹纂再次之。余者者.宁缺之,或增并州刺史职权,亦不可委之。”
宁缺毋滥
其余者如夏侯献与曹肇,在你眼中竟不堪到滥竽充数的地步了吗
一时间,曹叡默然。
但他很快就先略过这点,转为关注:夏侯惠竟将曹爽放在了次选之上!
督镇并州以秦朗是最佳者,这是无可争议的。
不止是因为秦朗乃云中人,让边人与胡虏部落有亲切感;更因为秦朗性情谨慎,最能胜任安抚之责不过。
安丰太守曹纂,早年被前去给夏侯惠当副职,两人有交情,被放在最末也能说得过去。
但为什么还举荐了曹爽呢
要知道,曹爽这些年从来没有停止过攻讦夏侯惠。
就连曹叡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。
独自沉吟了片刻,却仍无法理解的曹叡,最终还是出口询问道,“稚权以为可胜任者,以为不可胜任者,是以何缘由断之一并细细道来。”
什么缘由
呵
当然想借此机会,将他们其中一人踢出京师洛阳;以便在明年的某个时间里,没办法出现在你跟前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