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门脸(2 / 2)

“和陈刚同岁,三十二。”

“二婚的还是丫头?”

“丫头。”

张玉兰很惊讶:“还有这么大的丫头?”

张玉珍总算说话了:“说一直没结婚,岁数耽搁大了。”

“干啥的?”

“说是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。”

“多少钱工资?”

“两千多块钱。”

“有照片吗,看看。”

张玉珍翻了翻手机,翻出张照片。

大家传看。

传到冯雨手里,姜宁也凑过去看了看。

岁数确实有点大了,一看就是三十往上的女人,稍微有点胖,模样还算周正,只是面相有点刚强,看着不像个好说话的,当然也未必准确。

张玉兰问:“三十几了怎么还没结婚,打听了没有,有没有问题?”

张玉珍说:“市里的咱也不熟悉,都没地方打听。”

聊了一阵,饭快时完时。

陈学峰问姜宁:“周末去市里见个面,你有时间没,也过去陪着坐坐。”

姜宁意外:“我去不合适吧?”

陈学峰笑着说:“你现在是门脸,专门给亲戚长面子的。”

大伙都笑,姜宁呵呵了两声。

张玉龙当初娶媳妇,舅舅就拉着他陪亲家亲戚吃饭。

姜有信问:“看家了没?”

陈学峰道:“不看,人家不过来北安,要是能成让给市里买房子。”

张玉兰惊讶道:“哪有这样子的,陈刚在市里也没工作,以后还不定去哪呢,在市里买房子干嘛,这是给娘家买的房子,还是给你们买房子呢?”

陈学峰道:“房子肯定是我们的。”

张玉兰道:“就算是你们的,可陈刚能一直待在市里吗?以后不在市里待了,买个房子扔在干嘛,不是浪费嘛!”

张玉珍叹着气:“没办法啊,现在是卖方市场,没有还价的余地,陈刚没啥出息,他要是跟姜宁一样本事,我们哪还会被人拿捏,搞的跟倒插门一样的。”

冯雨没有忍住,一下笑出来。

冯雪连忙低头吃菜,拼命忍着笑。

陈慧茹就更忍不住,直接笑出声:“姨妈,你这话说的,娶媳妇怎么还成买卖了。”

张玉珍道:“我说的不对吗?现在的媳妇可不得都是拿钱买的,除了冯雨不要钱,是姜宁白得的,你们哪个不是拿钱买来的,少的几十万,多的上百万!”

陈慧茹张张嘴,说不出话来。

这是事实没法反驳。

虽然不太好听,但事实就是事实。

陈学峰问:“你们结婚花了多少?”

陈慧茹立刻闭上了嘴巴,给儿子喂饭。

张玉兰算了算:“房子住进去花了四十多万,车便宜,十万,结婚十八九万,算房子就七十多万,不算房子不到三十万,也算是少的。”

陈学峰道:“和张玉龙比起来还真算是少的,张玉龙花了多少,一百万了吧?”

张跃东不想说。

王霞说了:“车和房子就花了八十万。”

话风就此转变,讨论起结婚成本。

东家长西家短,都是谁家娶媳妇花了多少多少。

其实姜宁结婚花的最多,酒就十几万。

但没人提。

因为情况不同,不好拿来作对比。

吃过晚饭,各回各的家。

姜宁没回农场,一家四口跟着去小区。

顺路去八号楼看了一下房子,才去了十二号楼。

兄嫂也带着孩子去十二号楼,坐到九点才各回各家。

姜宁喝了酒不开车,坐在副驾驶。

冯雪带着孩子坐在后排。

冯雨一边开车,一边说:“你哥和嫂子结婚花了七十多万啊?”

姜宁嗯了一声:“他们结婚欠的饥荒我回来都没还完!”

冯雨啧啧两声:“现在结婚的成本可太高了,不算车房结婚花二十万都算是少的,北安的彩礼都要到二十万了,一个儿子的还好,养两个儿子的不得把人逼死啊!”

姜宁嗯嗯两声:“所以年轻人干脆不结婚了。”

冯雨好奇:“大姨父存钱不少吧?”

姜宁道:“这几年的加起来应该有两百万了。”

“市里一套房子多少钱?”

“一平四五千,住进去六十万打底吧!”

“那还行,你觉的那女的靠谱不?”

“这我哪知道,又没见真人,再说人心隔肚皮,谁知道人家啥样的人。”

聊了几句,再没说这个。

冯雨说起自家的事:“妈问姐什么时候要孩子呢!”

姜宁就问:“你咋说的?”

冯雨说道:“明年要吧,明年五六月份怀上,等姐生孩子,甜甜也都三岁了,该上幼儿园了,到时送过去让爸妈接送,我和姐再带小的。”

姜宁点了点头,这样安排挺合适。

冯雪静静听着,没什么意见。

回到农场,女儿吃宵夜。

姜宁和冯雪下一楼,洗个澡睡觉。

跟冯雪做爱和冯雨做爱是两种不同的体验,能有效满足男人不可靠人的需求,这也是他一直洁身自好,不在外面乱搞的原因,当然孔芳菲不算。

折腾完又冲洗了下。

姜宁躺在床上,冯雪拿着指甲刀,给他修剪脚趾甲。

别的男人生活是什么样的不清楚。

反正他觉的生活很美好。

冯雨对他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还不会无底限答应,冯雪则不同,几乎有求必应,给他洗脚剪脚趾甲都是常规操作,他脚气很大,但冯雪从不嫌弃。

修剪完脚趾甲。

冯雪又去洗了个手,才出来上床钻进被窝。

一手抓着小姜,一手搂着他的腰。

“姐!”

冯雪抬头,看着他。

姜宁仔细审视他的玉靥,右手从眼角抚过,道:“一点痕迹都没有,跟十八岁似的。”

冯雪一笑,把脸贴在他胸膛。

姜宁左臂垫脖子下,右手抚着她的背。

想着人生。

想着追求。

想着家庭……

总之胡思乱想。

有时脑子抽风的想,两老婆这么善解人意,还追求什么事业,干脆找个风景好的深山老林去隐居,过点男耕女织的日子也挺不错,昆仑山那个小山谷就不错。

好吧!

这真是脑子抽风的想法。

翌日,去办公楼转了圈。

和老杨坐了会,孔芳菲拿着一堆单子过来。

让他签字。

姜宁顿时头疼,一边签字一边给老杨放权:“以后这种出差啊买备件办公用品啊,二十万以下的支出单子你签字就行了,让财务直接入账,不用再等我签了。”

老杨拒绝:“这不合适,财务还得一支笔。”

姜宁刷刷画押:“有啥不合适的,外面的事情越来越多,我时间也越来越少,农场的事都没时间操心,你签就行了,难不成你还会贪污嘛!”

这话说的。

老头只能答应:“那行,不过我也干不了几年,最多再干个三年也得养老了,你得早点物色个接替的,别事先眼前抓瞎。”

姜宁问道:“急着养老干嘛,多挣点钱不好嘛!”

老杨活的通透:“挣那么多钱有啥用,我一个月三千块钱的生活费就够花了,这几年攒的钱加上退休工资,我都花不完,儿子虽然没啥大本事,但除了买房子,日常开销也不需要我给贴补,趁着还有点时间,我也得歇一歇了。”

姜宁道:“现在走上正轨了,也不需要你劳累,有事了过来处理下,没事你该干嘛就干嘛去,想出去旅游,就带个车去到处转转,费用走账就完了。”

老杨摇着头道:“肩膀上有责任,心里就不能松懈,不一样的。”

姜宁无奈,抓抓头:“现在人心不足,想找个放心的还不容易。”

老杨却有不同看法:“很好找的?”

姜宁问道:“你有合适人选?”

老杨摇头:“没有,这个得你自己找,我不好给你推荐,但人心都是肉长的,贪也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,只要钱给够,谁愿意冒着风险去捞偏门,就拿官员来说,要是一年发个百八十万,还有多少人会冒着坐牢的风险贪污腐败。”

姜宁仔细一想:“也有道理,这个不着急,到时再说吧,过几天送我爸妈去澳洲,完了我要去趟非洲,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转转,你还没去过非洲呢!”

老杨继续摇头:“不去,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出去了就是累赘,还是别乱跑了,老老实实在家里过点轻闲日子吧!”

姜宁也不强求,人和人是不同的。

有的老年人退休了喜欢到处乱跑,自驾的不少。

有的则如老杨一样,哪都不想去。

约上三五个老同朋友喝点小酒吹吹牛逼就是最好的生活。

签完一堆票据,又去了一趟二场。

老杨也跟过去转了一圈。

新来了个书记,县里派来的。

梁国平给介绍,叫章裕,临退休的老干部。

姜宁握了下手,只是点点头。

啥也没说。

老杨很熟,笑着打招呼:“老章,运气不错啊,临退了还能来发光发热。”

章裕也笑:“比不得你,我是来做牛马的,哪有你在一场自在。”

“你是代表县里的,我就一个打工的。”

“我哪能代表得了县里,要不咱俩换一换?”

“我都退休了,就不抢你饭碗了。”

听着两老家伙扯了几句,去了办公楼。

几位高管说了几句,简单汇报了下各自分管的工作。

财务就拿着一堆票据单子过来了。

姜宁一边听汇报一边签单子,时不时的问几句。

遇到不清楚的,还得把部门负责人叫来当面问。

可不像在一场签单子时,看不都仔细看随手就签了。

有老杨这个老黄牛操心,一场出不了问题,该花的钱老杨事先会给他说,不该花的老杨那里就过不了,确实让他省了不少心,二场不一样。

别的好说。

唯独财权不能下放。

不然指不定成什么样子。

签了半个小时的字,也聊的差不多了。

去看牧场,曹俊清赶紧叫考斯特。

二场也买了一辆考斯特,结果到了楼下才发现。

车不是二场的,是县里的车。

姜宁问道:“什么情况?”

梁国平道:“之前有个重要接待,县里这车配置有点差了,借农场的车去搞接待,临时换了一下。”

姜宁没说什么,上了车。

到了牧区,到处都是收割机。

这个季节,外面的荒野已经遍地枯黄。

农场依旧郁郁葱葱,牧区的草依旧是绿的,要等到十月底才会枯黄凋零,各个牧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冬储,以往还怕来不及,六七月份就开始储备越冬的划料。

今年八月份才开始,要一直持续到十月底。

拉牛的车进进出出,好像就没个停的时候。

有的是往外拉,有的则是把牛运过来放牧场养。

比一场要热闹多了。

转了一圈,姜宁正准备离开。

梁国平接了个电话,接完电话说:“姜总,朱老板过来了。”

姜宁‘喔’了一声:“那就等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