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机率,也能抽个最差的。
真不是一般臭。
赶进上前手伸进箱子里,扒拉了半天,才抓住一个卡牌拿了出来。
打眼一瞧,脸黑了。
陈学峰凑上去瞧瞧:“抽了个啥?”
张玉珍笑不出来了:“也是个电饭煲。”
“哈哈!”
陈学峰平衡了,只是有点小遗憾。
他一直没换过,还开着那辆老卡罗拉。
过完年陈刚要结婚,要能抽辆车,那正好。
不用买了。
可惜,两个人都没抽中。
别说汽车,连个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都没抽中。
抽了两电饭煲。
运气差到无与伦比。
到旁边领了奖,一人抱着个电饭煲回座位。
抽奖还在继续。
江玉玲排着队到了桌子跟前,她知足常乐,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,期望值并不高,没想抽中汽车,能抽个手机最好,正好把那部用了三年的老手机换掉。
至于冰箱彩电洗衣机什么的。
她又没买房子,用不到。
农场的宿舍这些东西都给配齐的。
电脑就更没用。
“江姐抽两份。”
行政办公室妹子看到她叮嘱一声,主任早交待过了。
这位的老公不抽奖,江玉玲代抽。
王保柱虽然智力有问题,但也是农场职工。
而且工作干的非常不错,从来不请假,一年365天都在农场,老婆指哪打哪,干活从不抱怨,抽奖自然也有他的份,只是这种场合多半天闹出笑话。
所以主任早交代了,江玉玲代抽。
江玉玲答应了一声,手伸进箱子里随便摸了个卡牌。
拿出来一瞧,顿时傻眼。
想要的手机没抽到。
两张卡牌,全是小汽车。
这下直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愣在了当场。
“我草……”
后面有人伸着脖子一瞧,直接忍不住暴了粗口。
看守抽奖箱的会务人员一瞧,也瞬间傻眼。
这特么的……
什么手啊!
这一轮抽奖和前轮一样,总共就放了三辆汽车。
这位到好,直接一手摸了两。
给不给其他人留活路了……
孔芳菲就在旁边看着呢,为了保证这次的抽奖活动公平公正,杜绝暗箱操作,箱子里的卡牌都是她亲自分配好放进去的,出现这种情况她也是始料不及。
这是什么逆天运气……
按照抽奖规则,谁抽到就是谁的。
只要江玉玲真想要,两辆车就是她的。
这是规则,不可能更改。
不然何来公平公正。
孔芳菲也只能送上祝福:“恭喜江姐。”
“这个……”
江玉玲回过神,有点犹豫道:“我能不能换两个?”
“呃!”
这下不但其他人瞪大了眼睛。
孔芳菲都有点愣神:“你不要车吗?”
江玉玲局促道:“我也不会开车,要车没用。”
孔芳菲道:“你抽中了就是你的,不会开你可以卖掉,打个折很好卖的。”
江玉玲心动了一下,她可是听人说了,这车要二十万呢!
没上牌的新车,卖个十来万很容易的。
但想想这三年攒的工资……
老板对他一家也很不错,还让女儿住农场。
这可是独一份。
其他职工也有想把孩子带到农场住的,但农场不让。
只有自己一家搞了特殊。
于是咬了咬牙:“我不要了,我换两个手机行不行?”
旁边李富民连忙道:“小江考虑好。”
“我考虑好了。”
“两辆车四十万呢,完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。”
“我真不要了,我不后悔。”
大伙互相望望,心情都有点复杂。
凭心而论,换了自己,绝对做不到这程度的。
两辆车四十万,就算回头便宜点卖掉。
也能卖个三十多万,怎么可能会不要。
江玉玲的情况所有人都知道,说实话以前可没少看她家笑话,虽然不能明说,但私下可没少议论她的傻子老公,可此时此刻,人性的光辉却让所有人感到羞愧。
孔芳菲大脑急速的运转,她已经练出来了,这点小事还用不着去请示姜老板,事发突然就得随机应变,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:“这样,你留一辆车,公司送你两部手机。”
江玉玲紧张道:“我要车没有用……”
孔芳菲道:“怎么会没用呢,现在考个驾照也很方便,回头你去报个名,花点时间考个驾照就可以用上了,休假了开车带上你老公和女儿出去自驾游也挺好的。”
“对对对!”
旁边牧场的几个人连忙附合,觉的这样也不错。
江玉玲犹豫了一下,同意了:“那也行吧!”
于是一张卡牌回收,另一张重新投入了抽奖箱。
看守抽奖箱的小伙还抱起箱子用力摇了摇。
登记完后,江玉玲领到两部手机。
心满意足的回座位去了。
孔芳菲随后走到第一排,给姜宁汇报了下情况。
“处理的不错。”
姜宁也很惊讶,这是什么狗屎运。
两百多张卡牌,里面就三个汽车。
直接一手摸出来两,真该去买张彩票。
朱老板和他坐一起,自然也听到了事情的始末,等孔芳菲汇报完离开后,才问:“那个就是陆经纬同意结对帮扶的亲戚?”
姜宁点头:“朱老板也知道?”
朱老板道:“听人说过,听说她丈夫有点问题?”
姜宁道:“智力有缺陷,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,没法独立生活。”
朱老板唏嘘了一下:“那挺不容易的。”
姜宁道:“确实不容易,江玉玲不但要管小的,还得照顾丈夫,两人没办法分开,一直没买房子,吃住在农场,不过她丈夫虽然智力有点缺陷,但有把子力气,也听话,干活是把好手,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,杨振同志前阵子还说明年给他评个优秀员工呢!”
朱老板问:“今天怎么不给?”
姜宁解释了下:“农场就评了一次优秀员工,但后来发现,没什么作用,评来评去其实真正优秀的也就那几个,有些人的懒是天生的,就算给他评个优秀员工,也把这种人变不成雷锋,如果年年都是那几个,评先表优也没什么意义,所以干脆不评了。”
朱老板没说话,不赞同也不反对。
这种思想和官方的思想背道而驰。
毕竟县里每年都要评选表扬。
不但县里要评,各个单位也要评。
各种先进典型,其实真的有用吗?
答案在所有人心里。
二老板问:“你们给她丈夫开的多少工资?”
姜宁道:“同工同酬,她丈夫工资还要比其他人高一千块钱,两口子挺节俭,吃住都在农场,除了女儿上学的开销,平时基本不消费,听说三年攒了一百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