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。
期间张建华把自已的精力全放在学习研发上。
在他的努力下,进度非常快。
进入10月份,他被迫停下工作,一是参加国庆庆典,二是要带安娜去见母亲和妹妹。
……
1965年,10月1日,京城。
华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,庆祝祖国的生日。
这次活动有超过五十万人参加,张建华有幸以工人代表为名参加了这次活动。
在活动现场,张建华见识了形形色色,各行各业的人。
从大家的精气神中可以看出,尽管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大丰富,但却精神饱满,没有丝毫怨言,主人翁的意识极强。
和后世不可同日而语。
后世虽然生活好了,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却淡了不少。
对于这一切张建华其实也能理解,并不是工农群众没了主人翁意识,而是阶级固化、官员腐败带来的。
如今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以人民为主,后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以钱权为主,可以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如今只要敢贪腐,只要被抓到就有可能吃花生米,在这种铁腕治理下,贪腐现象极少。
后世贪腐上百亿上千亿者屡见不鲜。
小官大贪、装腔作势者成了常态。
张建华上一世看过这么一则新闻,有一个县搞了一个活动,200名干部下乡助农插秧2亩,用时三天花费49万元,另一说法是几万元。
无论是49万还是几万,张建华都有一个疑问。
两亩地为1333.34平方米,平均分给200人,每人6.67平方米,也就是说每人每天插秧2.22平方米。
一天插秧2平米多,他们是插一株歇一个小时吗?
就这还还费49万元?说错了,也有可能是他们说的几万元。
可就算如此,这个账他还是算不明白。
假设一亩地产水稻1千斤,一斤按照一块五算,一共也能收入才三千块。
即便没有任何成本,一亩水稻最多收入不过三千块,他们怎么敢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的,这些钱去哪了?
这么做的意义何在?
后世某些官员的种种行为,严重拉低了官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让人民群众如何生出主人翁意识?
就拿张建华自个来说,刚考上纪委还未来得及上班,他们村的村长等人就以各式各样的名义来请客了。
目的谁不清楚,就是照顾他们,别查他们。
大环境就是如此,几乎所有人都想着捞钱,而这里却不同。
来到这个时代,张建华看到的多是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官员,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新华国。
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,张建华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乐意为国效力。
他时常思考如何才能尽量避免后世一些行为的出现,保留这个时代的淳朴之情。
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,但他相信,只要努力,终会有所收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