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如琢恍然大悟。
朝堂之上的贾谊,大脑在飞速的运转。
一根香的时间,已过了一半。
所有人的目光,齐刷刷的看着他。
大殿内气氛又沉重了几分。
贾仁看着此题,也是笑了笑。
贾谊开口了,
“圣贤立言之先,得天象也。”
“好!”
柳临渊拍腿称好,看着贾谊,如同见了一块美玉。
朝堂文武百官,不由惊呼其声。
这贾谊,了不得!
京城百姓,见到答案,还不知其意。
终于有人解答,随后又是一阵欢呼。
贾谊之名,已响彻整个京都。
岳麓书院学子,也不由佩服万分。如果,自己在那种压力之下,很难想到。
第三题,一张白纸上,只写了一个字“二”。
这又是一怪题,所有百姓,全部干沉默了。
岳麓书院学子,也是一脸茫然。
就连李书楼,也是在苦苦思索。
贾谊闭着眼睛,大脑飞速运转。
那些圣贤之书,快速翻动。
柳如玉也是紧张万分,就连她也不知答案。
贾谊睁开了眼,说道,
“二,吾犹不足,如之何其彻也!”
随后又说道,
“国之运转,在于其税。过重,则民反。过轻,国之则废。适中,藏富于民,才能双利。”
他的话锋一转,再次开口道,
“我虽为无官无职,一介书生。但是,南楚的税而过重,让百姓难以负担。百姓,本无资产,只是勉强度日。但要负担起更大的税负,这不公平。那些名门望族,占用大量田地,山地,房产等。还交极少的税。虽然,大司马减了税,征了资产税。但那些人,并没有完全交,而是把那些资产隐匿起来。这于国不利,于民不平。他们甚至把田地和房产抬上高价,再卖给那些平民百姓。这是把国家的税负转嫁给老百姓。这是最大的恶。劳动者,辛苦勤劳,居然无片瓦之地,极为不公。征税,国之大事,也是国之利器。不可忘却其根本。”
柳临渊大声道,
“此乃大材,是南楚之幸!”
那些文武百官,脸色变幻莫测。
他们很多都是大家大族,这不是给自己难堪吗?
既得利益者,总是阻挡时代的洪流到来。
洪流终将会来,那将一扫平川,把一切泯灭。
京都百姓,再次欢呼雀跃。
这个贾谊说出了心声。
虽然现如今的日子好了很多,如果能更好,谁又不会高兴呢?
岳麓书院的学子,也分成了两派,互相辩论。
柳玉琢看着李书楼问道,
“不知先生,有何看法!”
李书楼欣慰的说道,
“下一代大司马有了传??人!”
大殿外的贾仁笑了,笑得很是开怀。
他的儿子,很不错!
大司马之职,他担得起。
宁皇很开心,更为贾仁开心。
他的新政,有了接班人。
不由暗叹道,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
已经可以赐进士出身,最低的目标已达成。
柳临渊没再迟疑,递出第四题。
白纸上写着:以颂古为名,写一首诗。其诗,必须为上佳。而且时间为,七步成诗!
贾谊一步,二步,三步,他开口了,
“风动心摇树,云生性起尘。不明今日事,昧却本来人。”
所有人都惊呆了,宁皇也失了态直接站了起来。
柳临渊张了张嘴,半天没说话。
他服了,彻底服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