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书网 > 穿越小说 > 万界交易,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> 第103章 世界的局势都要变了!

第103章 世界的局势都要变了!(2 / 2)

"

"你说说,这样一位皇帝怎么会在意咱们大宋的一点东西呢?

"

胖财主说完还冷哼一声,好像很瞧不起文才之前的理解。

文才的脸抽动着,像是强忍着什么。

不过胖财主依旧笑嘻嘻的:

"是不是不信?哈哈!看你这表情,明显不信。

"

"这故事确实离谱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告诉你吧,我就因为知道了这个消息才来找你的。

"

光州的县老爷跟我说了,朱雄英已经快到盘古湖了,很快就要过长江去打蒙古老窝了,没多久蒙古就完蛋啦。

咱们光州可要重新归附大宋啦,那些当官的要不要好好合计合计?

提前投靠总比最后被迫投降强吧!

刚好呢,现在大明皇帝朱雄英正找船过河,也在跟周围的人商量这事。

这些官员嘛,得靠咱们这种有钱人帮忙才行。

我也是无意间知道这事的。

要是你不信,可以去找县老爷问问。

不过,他见不见你,那可不一定哦。

哈哈!

文才听了这番话,完全傻眼了。

他原本是个聪明人,读书时成绩也很不错。

要不是形势突变,他早当上大官了。

他一向有自己的想法。

突然听到这个胖子说的这些神兵天降、百姓无数的传言,他是打死都不信的。

世上哪有什么神兵天降?

要是真有,历史也不会出现中原沦陷的事了。

当年五胡乱华,汉人差点就被灭族了,也没见什么天神来救。

甚至听完后,他对朱雄英是不是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都开始怀疑了。

说不定整件事都是假的。

但胖子后面提到县老爷,却让文才心里警铃大作。

因为最近他也听说,附近不少官府都在偷偷搞些名堂。

虽然具体不清楚,但现在一听胖子的话,他的猜测全都对上了。

肯定是有支超级强大的部队在长江附近活动,可能已经重创了蒙古大军。

不管到底打赢没,反正蒙古军现在根本不敢拦着这支队伍的行动。

接着,这支队伍正准备过江。因为需要船,所以只能暂且停下。他们跟附近的官员谈了谈,最近听说这些官员有些不对劲,正在忙于搜集船只。

朱雄英他们终于在何家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一户人家。这村子被称为“八十条”,因为它长得像一条长长的河,越往里走岔路越多,岔路里又有小村,层层叠叠,似乎没个头。

如果从天上往下看,这村子像个树杈子。

朱雄英他们还在主路上,没到那些岔路口。天已经很晚了,得找个地方歇息,今晚能不能睡都不一定。不过至少得先吃点东西。

通往住处的小路越来越陡,连常茂都得用手扶着地走路。郭襄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,哪怕在上坡也一样稳。她调侃舅舅娇生惯养,平日懒散,现在身子垮了才觉得累。

常茂听后黑了脸,还好天黑没人看见。

当个男人嘛,谁心里没点小九九呢!特别是大明朝都城这么繁华,自从明朝开始往西边打仗以后,就不断有外国女子来到中原。

国与国之间打仗,很多时候分不清什么叫正义,什么叫善良。

虽然明朝对外的战争,找了很多借口,但常茂自己知道,明朝和其他国家闹矛盾,其实是因为现在太强大了,已经具备了统一全球的实力,自然就想欺负别的国家。

所谓手里有剑,心中就有杀意。

以前中原王朝为什么不去侵略其他国家?都说因为中华文化崇尚和平,哪有那么简单!其实是没那个能力罢了。

就是没有远程作战的能力,也没法承受失败的后果。

现在的大明朝可不一样了,可以通过打仗得到大量资源,甚至还能变得更强大,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。

随着战争推进,好多西方国家都被明朝打得落花流水,它们的资源也差不多都被明朝占了。

不过明朝不像当年的蒙古帝国那么狠,没怎么搞大规模屠城。

其实大多数时候,明朝军队对当地人和贵族还算克制,顶多就是针对贵族下手。有时候连敌军士兵也会被收编,不过这些投降的兵大多用来当炮灰。

在朱雄英的指挥下,只要明朝攻下一个国家,第一步就是干掉当地皇室,确保这个国家不再复辟。

接着第二步,就是找些愿意跟明朝合作的贵族,让他们当傀儡统治当地。

毕竟明朝虽然兵力不少,但要是分散到全世界,就显得少了。

一直以来,明朝对外作战都是全面铺开的策略,全国四面八方都有它的军队。这也导致了这个地方的大明军队,可能就几千人。

但那里的国家军队有几万甚至几十万。不过朱雄英敢这么安排,因为他很有信心能打赢。大明的科技够强,几千人照样能碾压那边的帝国。

打败一个国家对大明来说不算难事,但如果要管理好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
这需要一套庞大的行政体系,简单说就是得有很多人手,而这些人手在外头的军队里是没有的。

大明打下这些国家后,对当地百姓还不错。但随着大明的科技传过去,大家发现农庄效率太低,收益几乎为零。很多人本来就是贵族的农奴,没了自由身份。

后来大明军队推翻贵族,农奴成了自由民。朱雄英本想让他们自己谋生就好,毕竟这种自由来之不易。

他也觉得百姓会感激他的恩赐,可结果让他意外——那些农奴不愿走,一直跟着大明军队。不知道他们是习惯被安排工作了,还是怎么回事。

看着农民迟迟不离开,朱雄英也没办法,只能把他们纳入麾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