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书网 > 修真小说 > 白日曦光 > 第374章 怪气 我要不要怼他?

第374章 怪气 我要不要怼他?(2 / 2)

能为集团承担多大的担子,下一年度才能给你多少资金经费。不然,光拿钱不干活,哪有这样的好事儿?

而且,谢墨白接掌集团将近一年,可以说顺利度过“见习期”。到了年底,除了要制定下一年度任务目标分解,他还要带领集团上下,研讨制定3-5年内的中远期战略规划、和未来十年的的长期战略蓝图。

这项工作以市场部为主导,总裁办协助,会同其他各部门子公司共同参与。市场部的全称就是市场与战略部。

他们专研市场行情,负责对产品进行宣传策划,根据市场和客户反馈,指导产品进行优化调整,对于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发展情况最为了解。同时,也负责对集团战略进行研究。

年度任务目标制定和分解,对于市场部来说是常规任务。从进入第四季度,就开始提前准备,可谓轻车熟路。

而且由于目标期限只有一年,只需要根据当前业绩情况,进行适当预估,所以难度不算很大。到了现在,已经基本形成定稿。

而且刚才会上,也基本形成一致意见。再根据各位总裁的指示、各部门子公司的反馈意见,修改个1-2轮,问题就不大了。

但中远期战略规划,就没有那么简单了。3-5年的时间,说短不短,说长不长。但如果真的遇到特殊情况,整个行业环境,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,也不是不可能。

甚至,中远期战略规划比长期发展策略的编制,更加困难。毕竟后者十分宏观,更多是在描述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愿景。这是放到官网上,公开给社会各界看的。

因此,只需要对过去的部分内容,进行更新、替换、优化即可,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。

中远期战略规划,却是要实实在在地,t要用来指导近几年的决策和重点发展方向。比如智能制造是重点发展方向,集团就会对相关项目多投入资金,扩大产能及增强研发力量。

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,这份战略规划还体现着、小谢总执掌集团的发展思路和理念。

因此,市场部慎之又慎,不仅广泛和各部门、各子公司的同僚们,进行深入对接、沟通、商讨。而且,市场部总监冯腾更是亲自操刀,增删数遍,才拿出了今天这一版初稿。

冯腾略作思考,谨慎地提醒道:“小谢总,营业额5年破万亿的目标,是否需要再斟酌?”

到了他这个地位,谢墨白在董事大会上的发言,冯腾自然不会不清楚。所以,这次编制中远期战略规划,他也把这一部分内容,也放进了初稿。

但说实话,冯腾心里不是太有底气。对于国昌这样体量庞大的重资产集团来说,连续5年保持增长不难。但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,却很有挑战。

保险起见,冯腾建议,暂时不要将之写入正式发布的中远期战略规划中。

“小谢总,您提的这个目标,对于集团上下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。我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向着这个目标进发。”冯腾委婉建议道:“但是否一定要明确正式写入文件呢?”

“或许……”他给了一个替代方案:“可以将营业额增至万亿的目标,分解到每一年的年度任务目标中。”

这两个建议,乍一听似乎差不多。一个是写出总体目标,一个则是分年度执行。但其实却暗藏玄机。

说实话,冯腾这也是为了谢墨白的颜面和威望考虑。如果一旦正式写入中远期规划,那么不仅是集团上下会倍感压力。更主要的,是作为集团掌门人,谢墨白要承担莫大风险和重压。

因为,如果一旦没能如期完成目标,会导致谢墨白威望有损,难以向董事会交代。

反之,只要没有明确写入正式文件,那就有了很多回旋余地。虽然在执行上,也是以年度目标的形式,向着破万亿进军。

即便真的没有达到万亿,比如只达到了8千亿或9千亿,但这个成绩同样也不差,也足以让谢墨白向董事会交差了。

在座众人很快反应过来冯腾的用意。各位高管开始七嘴八舌地,劝谏谢墨白慎重。真不是他们推脱。只是,谁不想留点余地呢?

就连几位集团总裁,虽然摄于谢墨白的威严,不敢公然反对,但也委婉地说:“目的都是一样的,无非是执行方式不同。”

会议室内唯二没有开口的人,恐怕就是谢墨白和林曦了。尤其是前者,年轻的总裁端坐于上首,面对一众下属言辞恳切的劝说,他一言不发,面不改色。

瞧着神情淡然的谢墨白,国昌集团的高层、准高层们,慢慢止住了话语。他们神色有些不自然。

无声不言,本身就是一种震慑。而到了今时今日,国昌集团内部,已经没有谁,还敢轻视谢墨白的态度。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,他们要如何表态,都要先瞧瞧谢墨白的脸色。

“今天本来就是讨论会,大家正该畅所欲言。”还是林曦率先开口,打破了沉寂,“我跟着学习下来,也觉得颇有感触。”

“只是我还有一点不解,想要请教冯总监。”她面容含笑,对着冯腾道:“是将万亿目标写入中远期战略规划,还是作为年度任务逐年分解下去?”

“既然冯总监认为,这不过是执行方法不同,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……”林曦含笑反问道:“那么,为什么不能选前一种办法呢?”

冯腾一时语塞。当然是怕做不到,所以要提前留后路。原因大家心知肚明,却不好直接说出口。

林曦本意也不是为难他,她继续说道:“破万亿的目标,确实很高。但我不不认为,这毫无可能。今年集团取得的成绩,已经摆在了大家眼前。更重要的是,这不是孤例,而是一种趋势。”

谢墨白敢提出这样的目标,当然不是一意孤行、进行冒险。事实上,谢墨白向来是最注重风险管控,最喜欢有备无患。

他让总裁办、市场部和明光投资,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,汇总多方资料,最后才得出了可行的论断。

而作为总助的林曦,深度参与了研判,掌握许多一手资料。同时,她对谢墨白的眼光也很有信心。

作为总助,林曦需要无条件力挺谢墨白。但她敢于在此时开口,并不仅仅出于这个原因。林曦真心认为,这个目标不是没有达成的可能。

既然有一定的成功几率,那就值得一试。怎么能因为难度高、有风险,就放弃追求卓越的努力呢?

由于做了深入的准备,林曦款款而谈:“集团的高端制造业正在走出国门。目前大基建和房地产火热的形势,已经非常明朗。同时,由于经济持续向好,文化旅游产业不断繁荣。行业大环境对我们非常有利。”

“集团发展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既然前方有路,哪怕风高浪急,我们也应该鼓起勇气,去闯一闯。”

这话绝对方向正确,冯腾不好直接反驳。不然,岂不是显得他,对于集团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?

他正思索着要如何应答,何若琳却清咳一声,先一步开口。

从本心来讲,何若琳并不赞同,把万亿目标写入中远期规划。如果最后没有达到,最丢脸的当然是谢墨白。但他们这些高层,难道就颜面有光吗?

而且他和谢墨白的观念不同,觉得后者有些过于好高骛远。

即使没有把万亿目标写入公开文件,难道集团就不会全力以赴,争取发展吗?反而是把目标定得过高,是给集团上下都带上了镣铐。

而且何若琳也担心,会有人在目标的驱动下,贪功冒进,做事激进,反而会导致风险和损失。

而为什么是何若琳跳了出来?这也很好理解。

目前的几位集团总裁中,卓锦城早已经起了退休的心思,对于很多事情,都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悠闲。而且5年破万亿,就算没有达成又怎么样?到时候,他说不定都已经退休了。实在没必要在这个时候,去得罪谢墨白。

安逸轩刚刚被谢墨白力挺,不仅躲过一劫,而且因祸得福,被调去分管工业板块。他才新官上任,哪里就敢说什么完不成目标?这岂不是灭了自家志气。

而且,他还有把柄在谢墨白手里攥着呢。人家本来就是要让他戴罪立功。如果他推诿不前,跟不上谢墨白的脚步,恐怕下场难料。所以,他绝不敢在这种场合下,塌了谢墨白的面子。

顾幼岚已经辞去集团CEO的职务,郭正调去分管地产板块。郭正心气儿高,怎么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说自己新晋分管的板块,达不成预期?

所以,最终出来说话的,也只有何若琳了。他终究是十分顾忌,不敢直接反对谢墨白的意思,只是冲着林曦开口。

“林助理对集团有信心,这不错,咱们大家对集团都有信心啊。只是……”何若琳不软不硬地道:“你们总裁办,又不承担集团的KPI任务。”

“那可是万亿目标,营业额破万亿啊!林曦你空口白牙一张嘴,就把万亿目标,说得跟儿戏那么轻松。上面张张嘴,

被他这样阴阳怪气的说了一顿,林曦心中有气,神色一变。但她终归顾忌何若琳的身份。人家毕竟是集团总裁。

国集团规矩森严,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她不是不能公然回怼何若琳。但这只能是出于谢墨白的授意,做他的“嘴替”。

但林曦本人,不便公然反驳,落何若琳的面子。这有不尊上级之嫌,在大型集团之中最为忌讳。要不是顾忌这个,林曦有的是话回怼他。

她只得调整心绪,回以了一个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假笑。而后就闭口不言,等待谢墨白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