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计甚妙,可行。依你所言,我们照办便是。”
听完计划,易中海点头赞同,继而说道:“你速取纸笔写下,明晨按此行事。”
“包在我身上。”
另一边,何大清近日忙于宴席筹备,又常教导贾东旭,已积攒不少奖励。
贾东旭现可独自完成简单零件制作,何大清只需偶尔指点,确保无误即可。
阎埠贵近日未生事端,厂内亦非繁忙时节,周末得以休憩。
何大清正与家人商议宴请细节,忽闻门外欢声传来,“嫂子快来看,我带谁回来了?”
声音熟悉,何大清兄弟相顾皱眉,“秀兰?这般着急,莫不是那姑娘到了?”
贾张氏瞧见张秀兰笑盈盈地进来,顿时心情也舒畅起来。她随口笑道:“嘿嘿,老嫂子,你猜得没错,就是那姑娘来了。我把人给你带过来了。”
张秀兰神秘兮兮地说道。
贾张氏闻言,立刻望向门口,果然看见一个身姿挺拔的女子站在那里。
女子身穿红色棉布外套,两条黑辫子垂在肩头,眼睛明亮有神,显得格外精神。她的容貌十分秀丽,肌肤白皙,面庞娇美动人。这般好看的姑娘,谁看了都会喜欢。
“老嫂子,您觉得如何?”张秀兰颇为得意地问。她初次见到这个姑娘时就非常满意,甚至觉得能让贾东旭娶到她,真是占了大便宜。
姑娘大方得体,察觉到贾张氏的目光,主动介绍道:“婶儿,我姓秦,叫秦淮茹。”
贾张氏越看越满意。
“哎呀,这闺女长得真标致,多大年纪啦?”贾张氏仔细打量一番后问道。
“婶儿,我今年十八岁了。”秦淮茹乖巧地回答。她之所以前来贾家,一是想见未来的婆婆,二是看重了贾家的家境。
“十八岁,挺好!”
贾张氏称赞之余又想到什么,便道:“淮茹,过来,婶儿问你件事。”
说完,拉着秦淮茹进了堂屋。
贾张氏请秦淮茹坐下,急切地问:“淮茹,你父母做什么工作?你虽然长得不错,但户口是农村的吧?你们家是不是常下地干活?”
贾张氏先问起秦淮茹的家庭状况。
“嗯,我们住在农村,家里有三间瓦房。哥哥和嫂子都在镇上工作,父母则留在村里。”
秦淮茹轻轻点头回应。
贾张氏一愣,随即皱眉。张秀兰刚好听到这句话,忍不住开口。
“嫂子,您这话不对啊。乡下的姑娘和城里的不一样,淮茹要是不这样,也不会到现在还没嫁出去。这么好的姑娘,有城里的户口,东旭再优秀也未必能配上。”
贾张氏一听这话损及儿子,立刻不悦。
“胡说什么!以东旭现在的工人身份,哪家姑娘会不愿意嫁到我们家来?”
此时,何大清正巧在隔壁听见了秦淮茹的名字,脑海中浮现出她模糊的身影。虽看不清容貌,却让他感慨命运的奇妙。
他稍作思索,了解到秦淮茹的身份背景——秦淮河村的姑娘,难怪感觉熟悉。
恰好这时,何大清觉得屋里闷热,起身开窗,正好看到一位少女从贾家走出来。她身姿婀娜,面容清新脱俗,让人移不开视线。
“果然是秦淮茹,十八岁的小姑娘,真漂亮。”何大清心中暗想,记忆中的她还是寡妇,如今看来更加迷人,令他多了几分兴趣。
不过片刻,秦淮茹再次进了屋,何大清想要再多看一眼,已经来不及了。
另一边,张秀兰见贾张氏生气,忙劝道:“嫂子,不论怎么说,东旭现在是工人,配得上淮茹。”